千亿球友会根据本文介绍高层建筑竖向设计要求
(1)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2)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3)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注: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4)抗震设计时,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5)抗震设计时,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H1与房屋高度H之比大于0.2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B1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B的0.75倍;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下部楼层的水平尺寸B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B1的0.9倍,且水平外挑尺寸a不宜大于4m。
(6)结构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空旷房间时,应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并采取有效构造措施。
(7)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
设计要点:
1)立面收进引起的超限,应确保结构的层受剪承载力不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并使结构扭转效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收进部位竖向构件及楼板宜加强。立面收进若造成偏心,底部结构会因扭转而产生较大内力,因此,底部结构周边构件的配筋应加强。在可能的情况下,宜采用台阶形多次内收的立面。结构分析的重点应是检查结构的位移有无突变,结构刚度沿高度分布有无突变,结构的扭转效应是否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连体建筑连接部位及其周边应采用弹性板计算,连接体与主体宜采用弱连接(如:铰接),其重量应尽可能减轻,并应优先采用钢结构。连接体及与主体相邻的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
3)立面开大洞着重加强洞口四角及洞边周边,避免在小震时洞角开裂。
4)对于悬挑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悬挑结构的上部结构质量较大,扭转惯性矩也大,若存在质量偏心,会造成严重的扭转效应,设计时应予避免。
5)带转换层结构,尽可能多布置成上下主体竖向结构连续贯通,核心筒宜尽量上下贯通,强化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主体结构刚度,采取措施控制转换层上下等效刚度比,增大框支柱承担地震剪力的比例,提高框支层的延性及抗震能力。可通过减少上部各层刚度(如部分墙肢改用短肢墙),降低转换层上下等效刚度比。转换层越高,高振型影响越大,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也越明显,因此,应严格控制转换层的设置高度。